山西焦煤举办工伤保险井下意外险知识培训
欧洲削减补贴、美国双反调查、欧债汇率危机种种不利因素使一度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跌落寒冬,而就在几天前,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美国宣布对华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初裁结果,最高达到249.96%的税率,无疑将使中国光伏制造商进一步丧失成本优势。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而且中国国内的电网目前还没有完全铺开,一旦打开,拉动需求的效果将相当可观。
阿特斯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如果欧盟和印度效仿美国,光伏产业将很可能发生全球贸易大战。中国国内的光伏企业需要做的是对国内市场进行整合。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观俄勒冈州太阳能企业时就公开表示,在清洁能源上中国出现了有问题的竞争手段。美国商务部在5月17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初裁,一共有59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包括赛维LDK、英利、东莞南玻光伏科技等企业,税率是31.8%。英国《泰晤士报》有分析认为,基于美国大选选情日益白热化,中美贸易问题已经被捆绑。
阿特斯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务。针对有欧洲企业准备在欧洲提起类似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存在这种可能。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大面积停产的根源,还在于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仍停留在粗放生产、竞争力不高的阶段,其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不足以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盈亏平衡点( breakeven point )。
GCL-poly 的长期供货合约客户名称合约数量 / 价值合约期限林洋2,500 MW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晶澳太阳能10,031 MW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Indosolar815 MW ( 约 6 亿美元 )2010 年 11 月 2014 年 12 月新日光350 MW2010 年 10 月 2013 年 12 月海润总值 208 亿人民币2011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台湾旺能至少 664 MW2010 年 10 月 2015 年 12 月金保利5,500 MW2011 年- 2015 年天合7,500 MW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阿特斯5,200 MW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中电光伏4,400 MW2011 年 2 月 2016 年 12 月润峰电力4,200 MW2011 年 7 月 2016 年 12 月太极能源1,000 MW为期 5 年Source: GCL-poly2011 年度业绩报告结论与展望中国多晶硅行业面临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 2011 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为 80~150 kwh/kgGCL-poly 还自主设计单体达 10 万公吨的冷氢化装置,为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可以进一步增大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多晶硅单位生产能耗。其中,韩国、美国、德国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并且 2011 年总进口有向上述三国集中的趋势(例如, 2011 年 12 月,三国占到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 89% )。在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多晶硅行业在 2011 年遭遇寒流,价格暴跌,企业大面积停产。
产能扩张、技术提升和与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是 GCL-poly 取得成功的三大原因。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从 2009 年的 20,000 吨增加到 2011 年的 64,614 吨,增长超过 223%。
GCL-poly 为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借鉴。此外,在多晶硅大幅降价的同时,光伏下游的 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的利润空间反而略有提升。2006 年中国全年多晶硅产量才只有区区 287 吨。事实上,下游需求放缓和国外进口低价倾销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多晶硅的重要应用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全球装机总量从 2006 年的 1,581 MW 提升到 2010 年的 18,229 MW , 5 年增长 11.5 倍。但 2011 年,风云突变,多晶硅价格暴跌,中国多晶硅产业遭遇寒流。通过自主设计高效还原炉, GCL-poly 的最新还原炉电耗可低至 40 kwh/kg ,综合电耗可低至 65 kwh/kg。由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在 $35/kg 或以上,价格下跌导致多晶硅环节利润蒸发,企业大面积停产。
中国多晶硅行业遭遇寒流过去 5~6 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除GCL-poly之外,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和四川大全的年产量也进入世界前10(分居第8、9、10),未来其排名将进一步提升。
但在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下,中国多晶硅龙头生产企业保利协鑫( GCL-poly )在 2011 年仍取得 22.9% 的营业利润率,被誉为是 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GCL-poly 注重通过研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其技术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
2011 年 6 月, GCL-poly 在苏州成立了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随后的 7 月又成立保利协鑫美国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因此,多晶硅厂商将会尝试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一,多晶硅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体现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多晶硅纯度),因此,像 GCL-poly 那样持续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提升是确立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根据 GCL-poly 年报显示, GCL-poly 在 2011 年取得 22.9% 的营业利润率。作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GCL-poly 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国厂商。以GCL-poly为代表的国内龙头多晶硅企业将强者恒强,行业产能进一步向它们集中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千亿元的光伏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而目前我们总共只有3000亿元的市场容量。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14家,占总产能的53%。
2011年,光伏组件产量超过21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垂直一体化模式面临一定挑战。
会上,国家工信部电子司副巡视员、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在全球产能供需失衡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整合。光伏产品价格空间的挖掘仍将趋向深入。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率。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美国最终实施双反,预计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将增加36%左右的成本,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将完全丧失竞争力。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一度接近500美元/公斤,跌至目前20多美元/公斤。在一段时间内,洗牌将会以自然淘汰形式为主。
他表示:现在的市场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现在买方市场。不容忽视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
--商业模式之变:稳中求进替代大干快上我们的经验是,从一开始便要强调稳健的投资、风险的控制,还有技术的进步。面对挑战,中国的光伏企业积极寻求抱团合作。
近十年,中国光伏产业随着国际市场的兴盛而快速发展,并跃升为世界光伏产业大国。王勃华分析,在供应布局、设备配套、合同负责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需对接,这增加了企业整合的包袱。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朝着21%的单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冲刺,发电成本已实现1元/度的关键性指标。--市场环境之变: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30日的光伏产业合作推进会上,共晶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福,谈起光伏市场寒意,引起很多共鸣。全球性产能过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重因素叠加,暂时终结了近年来光伏产业超100%的高速发展时代。为此,我国光伏企业一方面在产品上抢占国内市场,而在工厂布局上则积极拓展国际空间。
30日,在中国的重要光伏产业基地江西省,借助政府搭建的光伏产业合作推进平台,几十家光伏企业当天签订了12个项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光伏电池企业约115家,总产能为38.5GW左右。
其余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我国光伏产业步入行业整合、冷静反思时期。
相关部门正着手加快落实去年底国家制定出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削减了光伏补贴。